最近有一位美国爸爸,他的做法太值得鉴戒。
下面的情景,你大概不会陌生:
一位小男孩在客厅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没多久走进厨房找零食。出来的时候,他意识到电视被“霸占”了——爷爷正在看节目!小男孩脸上吃零食的满足感瞬间消逝,他眉毛上扬、眼角下垂、嘴角下弯、哭声随即从嘴巴内的零食碎末间夺齿而出,他不仅丢掉了手上的零食,还把身边的玩具踢到了墙角。由于爷爷“抢”了电视,儿童发脾气了!
儿童情绪坏、乱发脾气的场景,几乎每一天在每个家庭都要上演。
一般家庭中儿童情绪坏、乱发脾气的场景有一些:
父母不买玩具,儿童崩溃大哭;
父母阻止儿童一段时间玩游戏,儿童不兴奋哭闹;
父母让儿童收拾玩具才睡觉,儿童不乐意也哭;
父母批判儿童打其他小朋友,儿童又哭;
父母忙时没能及时陪儿童玩,儿童又要哭……
哪些原因会导致年幼儿童总是脾气坏?你家儿童是由于哪一条?
1、生理原因。越小的儿童越喜欢哭闹、乱发脾气,由于他们的前额皮层发育未够成熟,缺乏情绪自控力;
2、儿童天生性格急躁,大人没有顺他们意思时,坏脾气就来了;
3、儿童爱玩“一键式”玩具。有研究证实,常玩“一键式”玩具会让儿童养成急躁性格;
4、父母爱打骂儿童,儿童由于被父母暴力对待,轻易养成缺乏耐心的坏性格;
5、父母常对儿童咆哮、发怒,父母缺乏耐心被儿童模仿,内化成为儿童自己的行为习惯;
6、父母不懂正确的情绪引导方案,比如忽视或粗暴对待儿童坏脾气。
面对儿童情绪坏、乱发脾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案。
下面这种是最糟的,也是最常见的:
儿童哭闹、崩溃、倒地撒泼时,爸爸/妈妈:“你怎么总是乱发脾气?”,“你怎么总是大喊大叫?”,“你能不可以消停一下?气死了!”,“你为什么又在发脾气?”……这些是常见的父母的第一反应,以“你”开头的指责式的爆发。
结果呢?儿童抵抗式的情绪就像一只小刺猬般冲出来了,不仅不可以让儿童的坏脾气结束,还可能激惹儿童更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儿童脾气坏,答案一目了然了。
最近看到美国一位爸爸的做法,幼儿说觉得很赞,特地分享给大家:
美国爸爸 VS 剪坏所有玩具的儿子
这位爸爸叫内森,有一天他放工回到家,看到他3岁的儿子脸蛋红红的,小家伙不仅用剪刀剪坏了所有玩具,还把狗狗头上的毛也剪掉了,小家伙的确很生气。
“嘿,我们家的小男孩干嘛这么生气呢?”
小家伙瞬间情绪崩溃,委屈地说是由于狗狗吃掉了他所有曲奇饼干。
“嗯,这的确值得难过。该死的狗狗不应该吃掉我家小男孩的饼干,但是你的泰迪熊以及你的牛仔警长胡迪玩具却遭到了你不公平的对待,哎呀,太惨了,它们可都是你的好朋友……”
儿童不良意思地笑了。
“更要命的是,你将被罚款5美元,看看你上周签的情绪治理合同吧!”(该合同,后文有具体先容)
儿童最后沮丧地从自己的储钱罐拿出了5美元交给了爸爸。
爸爸内森说,自从签了情绪治理合同,儿童由一开始的每周均匀5次发脾气的记录,降到了每周1次了, 目前正朝着良好的态势进展。
情绪治理合同?幼儿说稍后给大家解释这个育儿小技巧。目前,先跟大家说说内森爸爸在跟儿童对话中使用的基本情绪引导法。
引导儿童坏脾气,这样做最见效
内森实在使用的是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由于有用性强,而经常被国外不少家庭用在引导儿童情绪方面。情绪ABC理论中,A是发脾气的原因,B是儿童对事情的看法,C是儿童的坏情绪以及坏行为。
父母在引导儿童坏情绪的时候,正确的方案应该是先询问儿童发脾气的原因,而不是第一反应指责儿童,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引导儿童理性思考的动作;在儿童对事情的不公道看法中,父母给予同理心以及共情,经常会让儿童更好地打开心扉;终极能帮助儿童对自己的坏脾气以及坏行为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
具体地父母们能够按照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1、询问儿童为啥乱发脾气
当一个儿童能重新回忆自己乱发脾气的过程,已经是给自己的情绪注入理智的思考,能起到反省的作用。父母不仅表达了倾听,儿童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儿童的描述也是一个发泄的过程。
2、帮助儿童分析情绪
无论儿童发脾气对还是错,父母表示理解以及同情总不会有错。儿童觉得自己被理解了,也熟悉了自己的情绪,一切错误便能够轻松承认了(人性的弱点)。相比之下,假如父母第一反应或一开口便是对儿童情绪的否定,往往会引起儿童下意识的抵抗。
3、教会儿童驾驭情绪
儿童的坏情绪被父母理解后,儿童便会顺心了一些。接着父母便要教儿童驾驭情绪的正确方案。坏情绪经常是有破坏力的,不仅会让儿童的心理处于糟糕的境地,阻碍了儿童做事情的动力,还会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
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太复杂的说教,儿童的脑瓜子是听不进。受具体形象思维的影响,幼儿说建议父母们能够鉴戒《头脑特工队》(动画片)的做法,让各种情绪在儿童心中有个直观的形象。
“情绪治理合同”育儿小技巧
这个方案实在来自美国儿童大脑研究专家Phil McGraw的契约行为治理办法,即用契约的办法让儿童学会情绪自控,儿童3岁后便能够用。不少西方的父母说,对于那些经常爱发脾气、爱哭闹的儿童来说,“情绪治理合同”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学家托马斯.莫里亚蒂也通过实验证实,一般情况下,儿童会主动使行为与承诺保持一致,由于人性以为守旧承诺是一种良好的品行。所以,“情绪治理合同”也经常能起作用。经常通过这种方案自我治理情绪的儿童,未来信用感以及责任感也会更强。
看看,这是一位妈妈做的“闺女情绪治理小合同”:
幼儿说提醒:“情绪治理合同”对于经常乱发脾气,父母屡教不改的儿童尤其有效,大家能够试试。
有人说——
养儿童就像种花,儿童身上的坏脾气坏毛病就像花叶上的灰尘,你得经常清洗擦拭。力气轻了擦不干净,力气重了会把花弄伤。父母经常在“用力”还是“不用力”中拧巴。
难怪智者说,养儿童是一场修行,修的是父母们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