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他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所以他也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体会自己的行为会给被人带来什么感受。最好的方法是先让孩子试着理解父母的感受。
一位妈妈的案例:
今天早上出门前,我跟 7 岁的儿子小凯说好了按时完成作业,等我下班回来之后带他去吃必胜客。但是下午下班一回来,发现熊孩子一点作业都没做,日记只写了一行。我非常生气,大声地训斥了他,然后让他乖乖写作业了。写到晚上 9 点才结束,必胜客也没吃成。晚上睡觉前,孩子问我:「妈妈,你还爱我吗?」。这让我很惊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个案例中,妈妈很生气,但是没有告诉孩子原因,孩子不一定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孩子看到妈妈生气,乖乖做了作业,但是将妈妈的愤怒误解为:「妈妈不爱我了,所以嫌我做不好」,而没理解成「妈妈是因为看到我没有遵守承诺写完作业,才生气的」。因此,孩子会变得十分恐慌,但仍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所以,明确表达自己生气的原因,帮助孩子理解周围人的情绪,是帮助孩子解决自己行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怎么做?
结合上面的案例,分享给大家一种以父母情感为导向的沟通方法,以下是妈妈的当天晚上对小凯说的话:
①
今天妈妈看到小凯没有做到自己承诺的完成作业,妈妈很生气。
客观陈述事实,确定情绪范围——妈妈不是气你的人而是气这件事
②
妈妈生气是因为小凯本可以做到的,然后可以开开心心跟妈妈去吃必胜客。但是妈妈的计划被打乱了。
告知情绪产生的原因,用于表达妈妈的诉求
③
虽然今天没有达成目标,但是明天妈妈还想带小凯去吃必胜客,明天小凯该怎么做呢?
情绪产生之后启发提问孩子该如何做的更好
④
如果明天还没做到要怎么办呢?
设定「保险」,孩子没做到要有惩罚或者负刺激,孩子自己说出来会让孩子更愿意承担
⑤
谢谢小凯懂了妈妈的想法,为妈妈考虑。
对孩子理解妈妈的感受表达感谢,让孩子知道理解别人感受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以父母情感为导向的沟通适用于:
亲子间情绪对立的时候。家长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孩子则选择顶嘴、逃离、暴怒来应对的情况下。可以在事后大家都冷静之后,跟孩子进行上述方式的对话。